Categories :

成本20亿首日票房仅5600万《碟中谍7》为什么卖不动了?

但谁也没想到曾所向披靡的好莱坞大片,在内地市场竟然破10亿票房都这么难。

曾几何时,在那个《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好莱坞大片横扫内地票房的时代,还曾有所谓的暑期档国产保护月一说。

今年到现在,还没有一部好莱坞大片票房破10亿,暑期档已经上了《变形金刚7》《蜘蛛侠:纵横宇宙》《闪电侠》《疯狂元素城》《夺宝奇兵5》五部好莱坞大片。

而国产片光是一部《消失的她》票房已经冲到了32.61亿,王宝强的《八角笼中》已经达到了12亿。

北美周二提前场报收700万美元,在非周末开映情况下创造了系列最好提前场成绩。

然而,影片内地首日票房仅为5600万,单日票房不敌王宝强的《八角笼中》,上座率又输给了《长安三万里》,猫眼票房预测仅为6亿。

在口碑坚挺的情况下,这部总投资2.9亿美元(20亿人民币左右),需要9亿美元才能确保回本的复古动作大片,相比4年前上映的《碟中谍6》的12.45亿内地票房,票房面临腰斩。

作为好莱坞商业动作电影标杆,《碟中谍》系列曾经陪伴80后一代度过了美好的动作电影时光。

从风格上看,《碟中谍7》是一部标准的复古谍战动作片,但故事主题却是当下最新鲜的热门话题:AI。

几秒钟之后,敌方潜艇及其发射出的鱼雷都从雷达上消失不见,而己方的鱼雷却调头轰向自己……

这起诡异事件背后是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The Entity,它自我意识觉醒,不再受控制,而这艘被自己击沉的潜艇上装载着关乎这个超级人工智能存亡的两把钥匙。

伊森受命找伊尔莎拿钥匙,并顺利与伊尔莎接上了头,但敌人也发现了他,一场沙尘暴大战后,当伊森赶到,伊尔莎已经倒在了地上。

伊森决心让人工智体不被任何力量掌握,他要找到另一把钥匙,消灭这个人工智体。

当他对着特工老大当面撂完狠话以后,带着新鲜出炉的人皮面具,伴随着系列主题曲大摇大摆地离开,一场IMF小组和全世界特工通过组织的对决就已经展开。

这次,却要对付所有想要和反派合作,争夺智体的各国政府,或者说,这次的反派不是一个人。

由于智体的存在,IMF小组无法使用最新高科技与加密通讯,只能回归传统谍战。

这也标志着影片在风格上全面复古,甚至会致敬回帕尔玛导演的那部系列开山之作:《碟中谍1》。

窄巷近身肉搏,四周危机四伏,伊森暗夜狂奔,桥上的生命陨落,《碟中谍1》气氛复刻到位。

阿汤哥化身驾校教练,与新女主在罗马街头上演学车惊魂,有人说论规模比不上《速10》,那是因为这场戏的重点就不是大场面。

当阿汤哥驾驶黄色菲亚特500在罗马市中心一路狂飙,罗马街巷错综复杂,令追逐的过程险象环生。

影片镜头掌控和动作设计十分巧妙,当螳螂女的车熄火,而女主的小黄车围着她打转,那场景直接与《间谍过家家》和《鲁邦三世》完成跨次元联动。

正式拍摄之前,阿汤哥经受了一年的定点跳伞训练,以及越野摩托飞车训练,大量的自由落体练习。

这一切其实完全可以用特效解决,但影片追求的就是沉浸式的实拍风格、阿汤哥的实拍特技。

在CG数字特效泛滥、动作电影“实感”越来越弱的当下,阿汤哥大概是好莱坞最后一个还坚持以传统、古典的方式,用肉身对抗好莱坞数字浪潮的巨星。

虽然之前已经看了很多遍拍摄花絮,甚至有观众看过拍摄纪录片,但导演还是用技法娴熟的剪辑和调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临场感,我甚至听到了全场观众屏息的声音……

倒挂悬崖之上的火车不断滑落,伊森只能带着女主从倒挂的列车箱,一节一节,爬上去。

整场戏犹如一场游戏闯关,不断下坠的车厢就是游戏的几个关卡,观众看的是阿汤哥在不断收窄的极限环境里绝地求生。

比如路过厨房关要小心地上的油,经过钢琴要注意跳跃的时机,当阿汤哥不断把自己置于生命危险之中,也让所有观众屏息凝神,相信荧幕上所发生的一切是真的,而非数字AI营造出的虚假影像。

《碟中谍7》的动作魅力,也源自于此——只有阿汤哥搏命演出,才能打破特效大片的虚拟感。

我一直提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下,优秀的镜头设计让观影情绪一气呵成,紧张感营造堪称年度动作戏之最。

虽说炫技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但是这次阿汤哥的搏命炫技,却让人直呼「炫得好」。

某种意义上,《碟中谍7》票房的败北,也标志着传统经典好莱坞动作片,在内地市场彻底过气的命运。

想当年,伊森亨特用一张人皮面具,为90年代的观众打开了好莱坞谍战动作电影新世界的大门。

2012年《碟中谍4》成为该系列首部引进内地的作品,拿下了6.72亿票房,高居年度票房第四。

《碟中谍6》全球票房是7.94亿美元,北美市场票房为2.2亿美元,中国内地就达到了1.73亿美元,可见内地观众对《碟中谍》系列的青睐。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不少专业票房预测机构,预测《碟中谍7》内地票房破10亿是小菜一碟。

与一众好莱坞特效大片浮夸到死的画风相比,本片真实的画面质感已经是一股清流。

那么当系列进入第七部,却陷入了不断拔高观众审美阈值,又无法进一步满足大家猎奇心态的死循环里。

哪怕观众知道阿汤哥是真拼真敢上,也不可控制地为他担心,对银幕上的情节产生最直接的生理反应。

备受期待的“阿汤哥骑车跳崖”,虽然观众知道很危险,但实际镜头带来的冲击力,震撼感和刺激度,确实不如《碟2》开场的徒手爬悬崖和《碟4》 徒手爬迪拜塔。

新女主上线太快,无论角色魅力还是演员颜值都不及旧女主,这个安排显然是败笔。

一句话,碟中谍系列,曾是好莱坞动作片新潮流的开创者。是类型片质感的标杆。

在《消失的她》、《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等国产电影的夹击下,《碟中谍7》在内地卖不动正是这个原因:它不再无可取代。

答案显而易见,因为汤姆克鲁斯就是这个IP的灵魂人物,其重要地位无法取代。

某种意义上,观众是透过这个系列,见证了阿汤哥从一个颜值偶像变成好莱坞最后的动作明星的过程。

到了《碟2》,有了让导演吴宇森心惊胆战的纵身一跃。5.45亿美元,恐怕很大程度是这个开场镜头的功劳。

《碟4》开始,年近50的阿汤哥,开始把这个系列拍成了自己的玩命线亿美元全球票房。

《碟中谍》系列,也成为与007系列并列的,好莱坞最后两个常青的经典动作系列。

相比之下,阿诺·施瓦辛格的《终结者》系列,福伯的《夺宝奇兵》系列,都已经在岁月中日薄西山。

唯有《碟中谍》的阿汤哥,在27年的岁月流转中,渐渐与特工伊森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好莱坞经典动作时代的符号。

可以说,《碟7》已经是61岁阿汤哥竭尽所能拿出的最好作品,但已经很难吸引中国年轻观众的注意。

你我都知道,我们和阿汤哥,以及他身后那个经典动作电影时代说再见的那一天,已经并不遥远。

成龙大哥渐渐老去,华语动作电影无新人接班,好莱坞更不会有人像阿汤哥一样,以肉身搏命,令动作电影达到永恒。

在一个人工智能逐渐接管一切,电影特效包办一切动作电影的时代,至少我们还能回忆,一个不怕死的老家伙,驾驶摩托车,从挪威的海勒瑟科朋雪山上飞身而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